兩岸貨貿協議談判進入第二天,主談人、經濟部貿易局長楊珍妮昨(22)晚表示,有關貿易救濟的「反傾銷程序」今天將繼續討論。由於「反傾銷」與「貨品降稅」為連動章節,外界研判,台灣應已在面板、工具機、石化、汽車等四大產業取得陸方降稅承諾,陸方為免砍到見骨,轉在反傾銷章節防守。
外界揣測,四大產業中的特殊性面板可望獲降稅;石化業的五大泛用塑膠、汽車整車可望獲「配額內」零關稅;已列入ECFA早收清單的中高階工具機,零關稅「落日條款」可望獲延五年。
「 市場進入(貨品降稅)」、「特殊性原產地安排」是貨貿談判的「主菜」,昨天仍陷膠著,讓各界十分緊張,貨貿談判能否在今天畫上句點、談判是否再延長?
楊珍妮表示,因陸方主談人、大陸商務部台港澳司長孫彤另有行程,談判不會延長;她三度重申,「一定在明天努力達成重大進展」。
楊珍妮說,昨日談判聚焦在市場進入、特殊性原產地安排,不過,昨日仍未達成協議,今天繼續討論。至於貿易救濟中的「反傾銷程序」,因與降稅安排連動,也須留待今天收尾。
舉例來說,目前大陸對進口面板課徵8%的關稅,假若台灣在面板項目獲陸方「零關稅」的優惠,陸方為免本土面板廠被台廠打得落花流水,可能會在「反傾銷」章節規定。
楊珍妮說,雙方就「反傾銷程序」的歧見包括調查的期間、如何認定損害、執行期間的長短等,今天將與「降稅安排」一同繼續討論。
陸扣留貨品 須告知台商理由
國貿局長楊珍妮昨(22)日表示,兩岸貨貿協議的「技術性貿易障礙章節」已在昨日達陣,將來貨品若因技術性規定被海關扣留,應立即將原因通知進口商及代理人,台商萬一產品遭扣關,至少不再「霧煞煞」。
以往台商貨品進入大陸海關,經常遭遇的非關稅貿易障礙。經濟部標準局主秘、技術性貿易障礙章節主要談判人林傳偉表示,過去廠商經常抱怨,產品輸銷大陸,經常發生產品不合格、退運或扣留等,但廠商都不解原因為何。這次協議訂出,若貨品入關遭其他處置時,要立即將原因通知進口商及代理人。
此外,今次談判也爭取到,陸方應就主要港埠在可行範圍內公布作業時間,此為這次談判的重大收獲。廠商貨品被扣關,至少不再「霧煞煞」。
2015-11-23 02:39:17 經濟日報 記者吳馥馨/台北報導